在减肥“大军”中,有的人刻意少吃,可就是瘦不下去,而有的人在增加食量以后,反而瘦了,这是为什么呢?
了解身体“逻辑”,合理进食
人体的结构,是亿万年来生物演化的结果。它的逻辑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预案,是几十万年来人类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结果。
在漫长的历史中,人类常常处于食不果腹、饥寒交迫的生活状态,经常会忍受饥荒之苦。所以,人的身体最恐惧的是就是饥饿。它对饥饿有各种的抵抗的预案,这是祖先的求生本能在我们身体上的反映。
在减少食物摄取量的时候,身体会自动降低代谢率。关于这一点,在断食研究和节食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。比如,减食延缓衰老的研究显示,仅仅是减少15%的热量摄入半年,就会造成健康受试者基础代谢率的下降。
专家的实验餐,尚且会出现这种情况。如果自己随便吃,营养供应更是难以保证。每天少吃一顿晚餐,就会减少30%—40%的能量和营养物质,代谢率下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。当然,由于每个人遗传不同,体质不同,代谢率的变化程度也会不一样。有些人会敏感一些。
由于代谢率下降,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了,这就省出一些食物热量。同时,饿着肚子生活,每天精神不振,活力下降,疲乏无力。这也是身体减少体力活动,以便节省能量的自保措施。同时,饿久了的人会出现体温下降,手脚变凉的情况,同样是身体的节能措施。由于饥饿导致营养不良时,人体还会分解蛋白质,降低血糖控制能力。餐后血糖变高,又会促进脂肪合成。于是,蛋白质少了,体脂率增加了,结果同样体重也显得臃肿,线条变得松弛。蛋白质过度减少还会带来容易水肿的麻烦,更加不利于身材。
吃饱了才能好好减肥
吃饱而减肥,有一个前提─吃的食物要正确,要真正能消除饥饿感,要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,才能达到提升代谢率的作用。
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按照营养食谱和自己随便少吃,每天都是少吃三四百千卡热量的食物,效果却不一样?其实差别就在这里。
摄入的营养素,是用来建设和维护身体,可以把它理解为建楼的各种材料。如果三餐食物营养均衡,什么营养素都是数量齐全、比例合理的状态,那么建设效率最高。因为什么材料都是按需供应的,没有浪费,没有垃圾。
如果饮食营养不合理,有的材料多,有的材料少,有的材料质量不合格,那么一部分材料就要变成库存,或者被浪费掉;而工程效率却会下降,因为有些材料数量不足,没法高效工作,还要再购买更多的材料。
营养食谱经过精心调配,提供的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,比例合理,经过计算表明,尽管热量少了几百千卡,但各种营养素都供应充足。所以,它能用最少的热量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。
自己随便吃的时候,总会有些营养素相对不足,从而降低代谢效率。如果用各种加工零食来解饿,那得到的营养素就更少了,更容易促进肥胖。
其实,想要长期避免肥胖,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保持一个活力十足的好状态。如果一个人活力十足,精神抖擞,他一定是不容易胖的。这也是为什么建议人们用身体活力状态来判断减肥效果的原因。在饿得“半死”的状态下,无精打采,代谢低下,肌肉流失,必然多吃一些就容易胖。
总之,“吃饱了才能好好减肥”这句话是正确的。只是这种饱,一定得是营养合理的饱。
来源:中国食品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