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言一 翅尖不能吃,是打针的地方
解析:首先,如果给鸡打针的话,注射的部位会选皮比较松的地方,比如翅膀下面。其次,鸡身上打针的部位,就不能吃了吗?事实上,打针之后药物会迅速扩散到鸡的全身,不会只聚 集在打针的地方。
传言二 鸡屁股不能吃,有毒素积累
解析:鸡屁股上有两种腺体,一个是尾脂腺,一个是腔上囊,确实不能吃。不过,在商业化屠宰中,它们会被摘除—也就是说,在超市里买的鸡肉已经摘除了鸡屁股,不用担心。当然,如果是自己杀鸡,鸡屁股部分还是丢弃较好。
传言三 鸡头有毒不能吃,十年鸡头赛砒霜
解析:鸡用嘴去啄食物,但食物进了嘴里,先要进胃肠,经过消化吸收,食物中的成分进入血液,才能够运送到全身。即使食物中有毒素,也是通过肝脏、肾脏进行代谢,而不会集中积累在鸡的头部。
传言四 鸡杂不能吃,有毒素残留
解析:通常所说的“鸡杂”,是指鸡胗(胃)、鸡心、鸡肝、鸡肠以及鸡肾。除了鸡心,其他部位都会直接接触食物或者代谢产物中的“有害物质”。所以,这些部位中的“有害物质”含量,可能比鸡肉中要高一些。
传言五 鸡40天就出笼,是用了激素
解析:按目前的规模化养殖水平,5-6周出栏是常规。这样“惊人”的生长速度是养殖技术发展进步的结果。首先,速成鸡的品种经过精心的选育,生长速度快、饲料转化率高;其次,速成鸡所吃的饲料,是按照鸡的营养需求来设计,没有欠缺,也没有过剩;第三,养殖环境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,都是经过优化最适合鸡生长的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速成鸡并不需要激素帮助生长。
传言六 土鸡味道更好,也更安全
解析:“土鸡”没有统一的标准。而是品种、饲料、养殖条件均不确定的产物。跟速成鸡相比,土鸡食物更杂,生长期更长。使得其肉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更为丰富,因而肉的口感更为“筋道”。此外,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积累更多,饲料中的一些风味物质也会转移到肉中,使得肉的风味比速成鸡更浓郁。但这些都跟营养和安全无关,只跟风味、口感有关。
来源:中国食品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