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> 茶陵“糊啦”

“糊啦”是茶陵一道特色菜汤,又叫“糊腊”,办酒或者腊月过年等重大宴席才会出现,并非是北方的“胡辣汤”。“糊啦”的由来和清朝一位宰相有关。

相传清朝时,有个宰相回茶陵老家,家乡人大摆筵席,席间厨师因火候欠佳,将鸡汤烧糊了,匆忙中往汤中加入生姜、黄花以去腥味,又在紧张中加入肉末、鸡杂等,慢慢鸡汤也变成了粥样。宰相一尝,大惊问道“这是什么菜?”厨师因为紧张,吓得脱口而出“烧糊了!”,宰相一听,这道菜就叫“糊啦”!

也有传闻称这个和茶陵名人谭延闿有关,谭延闿是民国著名政治家,家在茶陵,字组庵。湘菜中著名派系“组庵菜”,就是谭延闿发明的。传说谭延闿设宴款待客人,去厨房偶然间看到厨师们在吃一锅浆糊样的东西,他试了下,觉得味道特别可口,便问,这是什么菜,为什么不端上桌去?厨师摇摇头说,“糊啦”。

于是,后来发展为,本来是要熬制一锅珍贵的名汤,干脆加了芡粉、米粉进去,变成糊糊状。

  •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茶陵筋斗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  • 入云端 | 商务端 | 祥云端 | 网游端
  • 中国云CHCI系统